我县打造脱贫富民产业持续巩固脱贫成果
2020-11-1909时21分 浏览次数:

近年来,我县牢牢抓住林果这一兼具巩固生态与持续富民“双重”作用的传统优势产业,加快以特色旅游、乡村旅游、全域旅游为支撑的新兴富民产业发展,同步拓宽设施农业、转移就业、消费扶贫多条增收渠道,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.26亿元,发展产业扶贫项目166个,覆盖48631户135897人,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达到80.17%。

做优林果产业,筑牢富民根基。将林果业作为富民的主打产业,实施品种选育、提质稳价、精深研发、市场拓展“四大工程”,筑牢林果产业富民根基。发展特色林果带动脱贫致富,林果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60%以上,直接带动脱贫12354户、33910人。做好科技服务促进果品增值,依托省山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、省山楂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,深入开展精深加工研发,将山楂果品就地加工转化率提升到80%以上,辐射带贫企业12家、扶贫工厂29家,吸纳就业1183人,其中贫困劳动力635人;依托县林果技术推广中心,组建果树技术服务队74支,技术覆盖全县289个行政村,举办各类培训1000余场次,惠及贫困群众6.2万余人次,全县果品优质率达95%以上。推进消费扶贫拓宽增收渠道,全面推行“订单购销、以购代帮、对口销售”产品消费模式,以高于市场价收购贫困户的山楂、板栗,有效助农增收2400万元,同步引导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帮助销售贫困户农副产品1571万元,扶贫带贫企业在天津销售兴隆特色产品2481万元。

做强旅游产业,拓宽增收渠道。以创建“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”为引领,先后引入中信集团、中冶集团、荣盛发展等战略投资者18家,落地重大旅游项目23个,总投资680亿元,持续打造了3个核心景区、6个特色小镇和总长110公里的精品旅游路线,带动贫困群众销售农产品、发展农家院,搬迁旧房做民宿、打工就业搞服务,全县新建和改造旅游农家院380家,易地搬迁原有住房改建民宿149处,乡村旅游企业吸纳扶贫资金入股953.7万元,利益联结带动贫困户1927户,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。

做大特色产业,促进增产增收。设施农业和规模种养业效益稳步提升,引导吸纳贫困户参与发展设施菜、食用菌产业,带动贫困户3400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。安排产业到户资金1210.5万元,用于果树改造提升,引导鼓励贫困户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空地,发展畜禽养殖和中药材、小杂粮种植,带动贫困户1451户、3759人,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。光伏产业助农增收见到成效,采取“四户联建”或“单户建设”模式,建设户用光伏项目806组,扶持146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00元—2000元。完善县乡村“三级”金融服务网络平台,积极推广“一自三合”模式,累计发放金融扶贫贷款 5.24 亿元,其中扶贫小额信贷1.15亿元,覆盖扶贫户8500户,户年均增收2000元。

做实转移就业,提升增收能力。聚焦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目标,狠抓就业培训,采取长班短班、集中大班、分散小班、“一对一”引导性培训等方式,深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、手工编织等专业培训,累计组织培训222批次、12014人次,覆盖贫困劳动力8895人次,增强了脱贫能力,激发了内生动力。同时狠抓劳务增收,采取劳务输出、就近就地转移就业、扶贫工厂带动等措施,贫困劳动力累计稳定就业14144人,其中劳务输出贫困劳动力1637人、县内就地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1340人、引导灵活就业7196人、安排护林员、保洁员、扶贫专干、就业扶贫专岗3971人,实现了一人就业、全家脱贫目标。(通讯员 杨汝才)


上一篇:
下一篇: